杭疗专刊
杭疗专刊
【杭疗专刊】“六连冠”背后的故事
发布者:杭疗健康管家 发布日期:2016-06-27
0

本网讯 朱瑾 王寒之 报道 快速止血包扎、心肺复苏急救……在杭疗岗位练兵比武赛场上,直属院区的医护人员精神抖擞、口令响亮,干脆利落地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全场掌声雷动。

在今年的杭疗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直属院区又一次赛出了风采,赛出了成绩,放射科医生蔡达和特勤科护士俞琦分别包揽卫生技术人员医疗组和护理组第一名,卫冕六连冠,其它多名选手也名列前三,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总结表彰大会上,直属院区的选手们骄傲地表示:“所有奖项都被我们承包了!”领奖台上的笑容,饱含的是看不见的泪水和汗水,还有背后的几多故事……

自接到比武竞赛通知起,直属院区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自各院区交叉“抽签”确定了所有参赛选手后,便从全员普训进入为期两个星期的“脱产”备赛阶段,但是,问题重重,有的选手是科室的骨干,工作任务繁忙;有的选手刚参加工作不久,比赛经验为零;还有的选手刚作妈妈不久,家里的宝宝嗷嗷待哺……然而,参赛人员并没有一人打起“退堂鼓”,反而在压力中成长蜕变。



“年轻妈妈”撑起半边天

护理组的十位选手有过半数是年轻妈妈,却都狠了心暂时放下年幼的宝宝,把家里的事都交给丈夫和父母,一头扎进训练中。训练期间,疗养二科护士长冯晓梅的儿子过5岁生日,儿子已经好几天没见到妈妈了,嚷着要来院里找她,丈夫也希望她能抽空回来陪儿子切蛋糕,但她硬着心肠拒绝了:“现在是训练的关键时期,脱不开身,更何况大家都一样,绝对不能影响‘军心’。”她满怀歉意地让老公帮忙买好生日礼物给儿子带回去,并通过电话跟儿子说了一声“生日快乐”,并承诺比赛结束后一定给他补过生日。

其他几位护士妈妈同样也是在一边训练,一边想孩子的过程中度过的,一名选手说,每天都会通电话,孩子在电话里哭着让她快点回家,她就安慰孩子说,妈妈很快就回来了,回来就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夫妻档”齐上阵

俗话说的好,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此次参赛队伍中,“夫妻档”也齐齐上阵。蔡达和蔺雪琴夫妻俩都被抽中参赛,于是,他们为了专心备赛,直接将孩子送回了父母家,在半个月的“闭关”训练期间,夫妻俩吃住都在院里,连休息时间也耗在训练室里,无暇回家看一看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蔡达最终勇夺医疗组冠军。

护士俞琦不仅在院里争分夺秒地训练,每晚回家后,还要拉上同在疗养院工作的丈夫谭旸作为模拟伤员练手,包了拆,拆了再包,不断重复着止血包扎的每个步骤,力求做到零失误。在此次比武竞赛中,俞琦专业的技能操作不仅获得了一致好评,更是赢得了护理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压力与动力共存 成效与佳绩齐现

“闭关”期间,参赛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备战。由于今年新增了基础体能考核项目,于是,每天清晨六点半,选手们就早早起床,先去花圃跑上一圈提高体能,然后再回院里进行其他训练。白天练习技能操作,插空看书背题、互相提问,晚上一吃完饭就躲进机房做题,每天从早上六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风雨无阻,就连端午节、双休日也照常训练,无一例外。一遍一遍的高强度训练,一次又一次的“机械式”操作,整个过程中,选手们要一直跪着完成所有动作,导致两只膝盖已肿的乌青,粗糙的纱布和三角巾也磨破了她们的手指,嗓子都咳哑了也不肯去休息,一个个俨然都成了“拼命三娘”。护士蒋明在体能训练中自加强度,结果导致脚背损伤肿胀,可她仍然咬牙坚持参加比赛,在体能测试最后一个项目——3000米时,在跑过终点的那一刻终于支撑不住累趴倒地。



在如此高温酷暑天备赛,参赛选手们要克服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疲倦,更有来自心理上的压力和烦躁,可谓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而且其中大多都是从未参赛过的选手,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有的选手晚上失眠,夜里两三点才能睡着。大家相互鼓劲,变着法子活跃紧张的训练氛围。选手们外在训练自我加压,内在心理自我调节,干劲十足,“我们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借比赛的契机,提升自身的战救技能以及服务保障水平。”疗养二科医生丁艳萍说。丁艳萍是院区的“老”医生了,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的她,一接到比赛通知,就立即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她表示,这次比赛也是对前阶段院区开展现代疗养服务规范年活动的成果验收,正好可以看看我们平时的坚持和努力。

最终,经过短短两个星期的“魔鬼训练”,参赛人员克服了所有困难和障碍,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优秀的医护人员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更是为直属院区赢得了荣誉,我们为他们骄傲!